50萬觀眾為寧夏葡萄酒產業打call!
2020年08月31日
8月29日上午,
由寧夏新聞網聯手福建東南網
共同推出的“尋味寧夏”網絡直播欄目,
將鏡頭對準寧夏永寧縣閩寧鎮,
聚焦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蓬勃發展的強勁脈動,
展示閩寧協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短短半小時的直播,觀看量突破50萬。;
寧夏賀蘭神有機葡萄產業園。
采訪團成員現場品嘗賀蘭山東麓葡萄美酒。
初秋的賀蘭山東麓,萬畝釀酒葡萄豐收在望。葡萄園里,一壟壟規劃整齊、枝繁葉茂的葡萄樹上掛滿了晶瑩剔透、渾圓飽滿的紫色葡萄。上午10時許,由福建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報紙副刊工作委員會、東南網聯合組織的“援建之光·閩寧24年”主題采訪團一行15人來到位于閩寧鎮西北部、賀蘭山東麓的寧夏賀蘭神有機葡萄產業園采訪。雖然天氣陰沉,秋雨將至,但一眼望不到頭的葡萄園還是讓福建記者們頗感震撼,大家禁不住感嘆:“真想不到,在干旱少雨的寧夏,竟然有如此壯觀的田園景象。”
賀蘭神國際酒莊莊主陳德啟向家鄉媒體記者介紹酒莊運營情況。
“歡迎家鄉的媒體朋友來寧夏采訪,大家可以采摘品嘗一下我們的釀酒葡萄。今年葡萄長得不錯,又是一個豐收年!”作為閩商,賀蘭神葡萄酒莊莊主陳德啟對福建采訪團的到來甚為欣喜,笑著當起了“解說員”。
2007年,福建晉江的商人陳德啟被寧夏招商引資的誠意所打動,他用2億元簽下10萬畝戈壁灘的使用權。10年時間里,他住著臨時搭建的彩鋼房,帶領自己的團隊一邊修整土地、搭建設備,一邊種樹育苗,播種自己的“紫色夢想”。
13年來,他先后斥資24億元,將500萬棵樹木扎根在戈壁灘上,讓5萬多畝荒灘得到開發,幫助3000多名當地移民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如今,賀蘭山東麓這片昔日荒無人煙的戈壁灘已經變成了富有生機的綠洲,一排排高大的楊樹成為防風擋沙的屏障,4萬畝釀酒葡萄茁壯成長。
有了自己的葡萄基地,陳德啟于2013年創建了賀蘭神國際酒莊,他邀請專家研發釀酒技術,推出了自己的葡萄酒品牌。目前,葡萄酒年產值超過10億元。
賀蘭山東麓位于北緯38度,是世界上公認的釀酒葡萄種植的最佳種植帶。“這里的土壤富含礦物質,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具備生產高端葡萄酒的基礎。”在陳德啟看來,好葡萄酒是種出來的。“我們精選法國、意大利的抗寒、抗鹽堿嫁接苗繁育,聘請法國著名釀酒師為酒莊首席釀酒師,嚴格按照有機高標準進行種植管理,從不使用農藥和化肥。”賀蘭神酒莊采用全球最先進的有機葡萄酒釀造工藝生產,開創了目前世界上先進獨特的地上酒窖形式儲存橡木桶,確保每一瓶酒都是在法國中部原裝進口的橡木桶里蘊藏12個月以上。科學種植加上精心釀造,品質優良的“賀蘭神”系列葡萄酒多次斬獲國內外大賽大獎,包括第23、24、26屆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賽金獎,成為賀蘭山東麓產區獲得國際重量級葡萄酒金獎最多的酒莊。
賀蘭神國際酒莊地上酒窖。
東南網政務(文創)中心副主任施良德在采訪完賀蘭神酒莊后感慨地說,賀蘭神酒莊從種植到釀造都采用先進的技術,同時依托良好的土壤屬性,所以能釀造出很好的葡萄酒。“作為閩寧合作示范點,賀蘭神國際酒莊走出了一條具有寧夏特色的葡萄酒產業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之路,帶動了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于未來,陳德啟早已有了自己的規劃。他說:“10萬畝戈壁灘我才開發了一半,未來我們將在這里建起一座包含世界紅酒博物館在內的葡萄小鎮,將各國知名酒莊的產品和文化要素聚集到博物館,讓游客一來到這里就能感受到享譽全球的紅酒文化。”
采訪團成員在酒莊合影留念。
多年來,陳德啟在做大做強葡萄酒產業的同時,積極帶動當地移民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我們做企業不僅要投資賺錢,更要為當地老百姓造福。”在閩寧鎮,目前有3000多名當地群眾在賀蘭神有機葡萄產業園打工。這些村民都是從曾經苦瘠甲天下的寧夏南部山區搬遷而來。“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做的葡萄酒也算是扶貧酒,等將來10萬畝有機葡萄產業園開發完畢,將建成一座多功能葡萄小鎮,預計能給這里1萬多名群眾帶來就業機會。”因為精準扶貧成績突出,陳德啟連續登上了《厲害了我的國》《輝煌中國》等幾部主流政論片。他的公司被國務院扶貧辦授予“扶貧模范單位”榮譽稱號。
作為閩商,陳德啟經歷并見證了寧夏葡萄酒產業的勃然發展。
直播現場。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助理馬永明介紹,截至2019年底,寧夏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7萬畝,占全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的1/4,是我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產區。現有酒莊211家,年產葡萄酒1.3億瓶,酒莊年接待游客60萬人次以上,產業綜合產值達260億元,產區葡萄酒遠銷德國、美國、比利時、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寧夏葡萄酒產業每年為生態移民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工資性收入約9億元。葡萄酒產業已成為寧夏擴大開放、調整結構、轉型發展、促農增收的重要產業,而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也成為塞上江南一張耀眼的“紫色名片”。(寧夏新聞網記者 楊洲/文 祁瀛濤/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