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vqazf"></menuitem>
<progress id="vqazf"><bdo id="vqazf"></bdo></progress>
<samp id="vqazf"><ins id="vqazf"><ruby id="vqazf"></ruby></ins></samp>

  • <tbody id="vqazf"></tbody>
      <samp id="vqazf"></samp><progress id="vqazf"></progress>
      <menuitem id="vqazf"></menuitem><tbody id="vqazf"></tbody>
          1. <tbody id="vqazf"></tbody>
          2. 新聞中心

            每一天都在成長

            NEWS CENTER

            傾力打造寧夏“紫色名片”——記自治區政協委員、寧夏德龍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德啟

            2020年08月07日

            陳德啟在基地查看葡萄長勢

            2020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7月3日,中宣部以云發布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陳德啟——自治區政協委員、寧夏德龍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就是“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中的一員。2007年9月,乘著閩寧協作的東風,他從福建來到賀蘭山東麓這片戈壁灘考察,創辦了寧夏德龍酒業有限公司。13年來,陳德啟致力于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事業,在傾力打造寧夏“紫色名片”的同時,也為閩寧協作傾力而為,貢獻自己的力量。

            開墾萬畝戈壁,建設葡萄莊園

            1996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福建和寧夏實行對口扶貧協作,閩寧兩省從此“千里結親”。為了幫助寧夏擺脫貧困,需要借福建的成功企業為寧夏“輸血”。隨著閩寧兩地對口扶貧協作不斷深化和聯席會議的一次次召開,一批批閩商紛至沓來。他們憑借“愛拼才會贏”的精神,發揮技術、人才、資金、項目、信息和市場等方面優勢,積極伸出產業幫扶之手,推動農業產業化、工業現代化發展,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不斷煥發“閩寧模式”新活力。

            陳德啟正是優秀閩商的代表。2007年9月,他積極響應號召,第一次來到寧夏賀蘭山東麓。他俯身捧起一把土,仔細查看土質……就是從那一刻開始,他認定賀蘭山東麓就是種葡萄最完美的地方。從此,他與這里的戈壁荒灘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的賀蘭山東麓用“崢泓蕭瑟不著一草木,獰風拗怒都向空中號”形容一點都不為過。無論在這片戈壁想做什么,首先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干旱缺水,水利工程建設跟不上。沒有水源,他就想方設法圍繞“水”字做文章。陳德啟從企業的董事長化身成為一名地道的老農,一切從零開始,親自帶著打井師傅,深挖300多米,終于找到了珍貴水源,打井70余口。戈壁灘水源的問題解決后,通電的問題又接踵而來。陳德啟馬上聯系供電局,在銀川市和永寧縣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很快就讓戈壁灘上通了電。

            灌溉和供電問題都解決了,接著就該栽種葡萄苗了。可是,這里處于賀蘭山風口,風沙常年肆虐導致寸草不生。為了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也為了能讓葡萄苗少受狂風肆虐,提高成活率,種樹又成了栽苗前的必做功課。陳德啟深知,在這片戈壁灘種一棵樹都非常難,沒有滴灌樹木很難成活。陳德啟斥資近3億元,花了幾年時間,學培苗技術并引進滴灌系統,終于讓500萬棵樹木牢牢扎根在戈壁上。這些樹不但把千年戈壁變成了庇護農田、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改良土壤、減少污染的綠色屏障,更成為點綴在賀蘭東麓的一條條綠色絲帶。

            園區建設初期,陳德啟一直和員工住在葡萄園旁邊搭起的簡易板房里,一起平地推地、防風固沙、學培苗技術。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琢磨改進,發明了新方法將葡萄成活率從70%提高到90%,硬是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葡萄種植專家。陳德啟說:“我覺得只有我們自己掌握了核心種植技術,釀出的葡萄酒才更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

            為了把這10萬畝有機葡萄長廊建設得更好更科學,陳德啟專門聘請中國農業工程研究設計院的專家進行規劃。截至2020年,產業園內已開發平整土地5萬畝,種植葡萄4萬畝,栽植防風林500萬棵,完成投資近22億元。

            賀蘭山東麓寧夏德龍酒業有限公司釀酒葡萄種植基地

            踐行社會責任,建設美好家園

            13年使命在肩,13年初心如磐。陳德啟扎根在寧夏,一待就是13年,在他心里寧夏就是他的第二故鄉。

            “一個企業家,不僅要投資賺錢,更要為當地老百姓造福。”這句話,陳德啟常掛在嘴邊,更放在心上。陳德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個務工者在這里平均每個月2500元,現在每天上班園區還有專車接送。他們能夠1人打工,全家致富,生活有了新希望。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如果這10萬畝有機葡萄產業園開發完畢,將建成一座多功能葡萄小鎮,到時候戈壁荒灘就變成當地老百姓的‘聚寶盆’,預計能給當地1萬多人帶來就業機會。”

            在自治區黨委政協工作會議上,自治區黨委書記陳潤兒充分肯定了陳德啟為閩寧鎮脫貧攻堅作出的積極貢獻。他說:“自治區政協委員、寧夏德龍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德啟從福建到寧夏,承包10萬畝荒灘,發展葡萄酒產業,解決了當地3000多名移民就業,為閩寧鎮脫貧攻堅作出了貢獻,體現了政協委員強烈的社會擔當。”

            同時,陳德啟也始終不忘家鄉,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捐資數千萬元。為福建落后地區建設學校捐贈300萬元,為晉江東石中學和安海中學各捐贈100萬元,為寧夏希望小學建設捐贈100萬元……陳德啟也因其慈善之舉榮獲了自治區十佳公益捐贈先進個人的稱號。他的公司也先后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單位、自治區級葡萄示范園、農田水利建設先進集體、誠信企業建設示范單位、2013年賀蘭山東麓優質葡萄基地金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壯大葡萄產業,打造“紫色名片”

            現在,賀蘭山東麓的有機葡萄長廊已成為許多人眼中的“東方波爾多”,閩寧鎮的葡萄產業已初具規模。然而,陳德啟心中有著更大的藍圖,他說,現在已經建成了一個集酒莊、葡萄園、項目博物館、度假村、學校、幼兒園為一體的葡萄小鎮。未來不僅要在10萬畝戈壁灘上種滿葡萄樹,還要在這里建起一座世界紅酒博物館,將各國知名酒莊聚集到產業園內,讓游客一走進產業園就能感受到享譽全球的紅酒文化。

            “賀蘭山東麓百余公里葡萄長廊可以做大做強,甚至打造成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葡萄產業高地,推動葡萄產業高質量發展。”在2020年自治區兩會期間,陳德啟再一次為推動寧夏葡萄酒產業蓬勃發展建言獻策。在自治區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分組討論中,陳德啟表示,雖然寧夏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葡萄產業的發展,為葡萄種植和釀酒企業辦了很多實事,但是他通過調研發現一批企業遇到了發展難題,主要是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產品營銷能力跟不上等“瓶頸”問題。他建議政府部門進一步出臺支持葡萄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金融行業加大對農業和葡萄產業的貸款扶持,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葡萄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對于提升寧夏產品競爭力,陳德啟認為應該高度重視和充分利用好對外展銷平臺,比如每年一屆的成都糖酒會,該展會對寧夏紅酒產品印象很好,建議自治區葡萄酒局牽頭組織寧夏企業積極參展,整體提升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品牌的競爭力,助力新品牌快速打開市場。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組織辦好紅酒節,把布魯塞爾、品醇客等知名國際品酒機構引入寧夏,增進國際市場對寧夏紅酒的了解,有效提升寧夏紅酒的知名度,打造好寧夏的“紫色名片”。

            ? 2016 - Copyright HOLANSOUL -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GreatMo 寧ICP備16001447號-1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